与诗人的最好距离

北岛最近接受《南都周刊》的访问时,说“没有诗歌的生活是挺可怕的”。虽然我偶尔会读一些诗,但是不见得没有了诗歌,我的生活就会起什么变化,更说不上可怕了。

其实,北岛是感慨年轻人不懂得物质生活的乐趣是有限的,希望他们能感受一些与诗歌有关的精神生活。读了不禁想起韩寒的那篇<现代诗和诗人怎么还存在>,且看韩寒如何戏谑现代诗歌的沦落,而后引起一场“诗与不诗”的争吵。这位80后权贵写道:

“好好的标点符号摆在那,你非不用,先把自己大脑搞抽筋了,然后把句子给腰斩了,再揉碎,跟彩票开奖一样随机一排,还真以为自己是艺术家了。”

其实当时韩寒矛头是指向白烨,这么个炮轰法,立即燃起了文坛论战。别说韩寒武断,前阵子和朋友喝茶,才聊起将到访大马的北岛,我们也斗胆戏说他的诗不怎样,精彩的句子来来去去不就是“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当然这只是开个玩笑,否则就有极品诗人说我“凭什么资格说…”云云。可是,我很喜欢北岛的散文,觉得他的散文写得比诗更出色。

韩寒在一次针对他炮轰现代诗人的电视访谈中表示,诗人总爱把“你们不理解”挂在嘴边,说什么“这个民族如果不热爱诗歌,这个民族就是没有希望了”。模仿的语气,仿若北岛那句“没有诗歌的生活是挺可怕的”。老实说,我读不懂大部分现代诗,就如我读不懂诗人的情怀一样。打个比方说吧,郑云城被称为政治诗人,有些诗人却不苟同。和郑云城聊起这事,他却哈哈两声,根本不在乎。我想原因是,他知道读者读得懂他的诗,知道他写的是什么,要表达的是什么想法和情怀,那就够了。至于“诗与不诗”,只是一个标签而已。

读得懂的诗,感受才深刻。如卞之琳的“你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既有诗境又有诗意,读来十分顺口。要是写了我看不懂,你也看不懂,诗人自己也看不懂,岂非意淫?

没有诗歌的生活是不可怕的,没有诗意的生活却是枯燥的。北岛说目前在香港居住和工作,是“与北京的最好距离”。看来是因为既不遥远却不靠近的关系,才不至于隔绝了他和他的童年回忆。若诗人不唱花腔女高音,与其在宝马里哭泣不如读一首好诗,谁说诗不是读者与诗人的最好距离?

(本文刊登于16/7/2010《东方日报》龙门阵

评论

二楼后座说…
靠近北岛最佳的距离,
不在岛上
而在陆上。
能引起共鳴,就是最好的距離啊 :)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编辑和穷诗人谈社会主义

一半一半 ,俊男续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