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 四月, 2021的博文

爵士乐的泛听与精听

图片
先来个小测验:你的梦想,是像村上春树一样,拥有天文数字的黑胶收藏?或是如十八岁时候的 Miles Davis 那样,只拥有五张唱片, “That was it. Those were all the records I had.”, 他在自传里这么写道。 Miles 的第一片黑胶,是 Dizzy 的【 Woody’n You 】。那是 1944 年,他的偶像是 Dizzy , Miles 说他尝试模仿吹奏专辑上 Dizzy 的每一个 solo 。任何玩爵士乐的人都知道,难度有多高。 当然,这无关囤积或极简主义,而是泛听及精听的分别。也不表示村上春树泛听,或少年十八的 Miles 精听,而是无论欣赏、演绎或学习爵士乐,两者皆不可或缺。 假设有个未曾留意爵士乐的人,看了这篇稿子,决定找 Miles Davis 来听。他谷歌“ Miles Davis best album”, 手机弹出一张【 Kind of Blue 】来。于是他在 Spotify 找到专辑,塞上耳机听了几首,感觉不错。于是再听了几张 Miles 的专辑。后来他想起 Miles 崇拜的 Dizzy, 索性就从【 Woody ’ n You 】听起吧。第一次听 big band 不太习惯,但是被它的活力与激情吸引。尤其开车的时候,听了不会打瞌睡。 于是,他可能因 Miles 吹小号而开始接触 Chet Baker, Kenny Dorham 等等。他也可能 big band 而听更多的 Swing 时期录音。一路延伸下去,他听了很多不同时期不同乐手的专辑,买了个唱盘开始收集黑胶,决定与听歌一同成长。 到了这个时候,他已经建立并掌握了爵士的音感,认识了不少爵士乐手及他们的专辑,他也能说出哪张比哪张好听。虽然有时候好坏的定义被其他因素影响,比方说 John Coltrane 后期的作品,或难受青睐的 free jazz, 他偶尔会违背真心表示很喜欢听。 因为, 有时候听爵士乐也是一种身份定位。 偶然间他听到 Charles Lloyd 的新录音,【 Tone Poem 】。这次他反复听了几遍。反复听的原因是他好奇,何以这首曲子听来和其他所听过的爵士乐不同。他想懂多一点,深一点。他想听懂 Charles 说的故事。 仔细聆听之下,他发现曲子开始的一分半时间只有萨克斯和鼓声而已,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