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标签为“The Interview访问”的博文

我想要更多——Donny McCaslin的身体大爆发

图片
  Donny McCaslin 今年发了一张新碟,《 I Want More 》。如果你听他早期的作品,相对之下,如今的变化很大。我相信他一直在寻找属于他自己的声音,他和大卫宝儿( David Bowie )合作的专辑《 Lazarus 》应该就是他的音乐事业的转捩点。 我不知道他的知名度有多高,因为我认识他是在 Berklee College of Music 的时候, 他是我仰慕的一名学长。 80 年底末,我是学院里的一名菜鸟。学院的练习室很小,一个长廊,两边一间接一间的练习室,空间只能容纳一架琴和凳子,前后左右的琴声都听得清楚。我曾为了练习室周遭的琴声而落泪,郁闷究竟什么时候才能弹到好像他们一样的好。 那时候有个高大帅气吹萨斯风的学长,常在舞台上表演。我通常不会错过,因为他吹得实在太好了。朋友说我在台下看的时候,会张着嘴巴傻笑。 当时,名颤音琴( Vibraphone) 手 Gary Burton 在 Berklee 执教, Donny 毕业后就跟随 Gary Burton 巡回演出了四年。 《 Exile and Discovery 》是他 1998 年发的第一张专辑,玩爵士经典名曲。听他演绎《 Isfahan 》,就知道他玩 Bebop 的功夫到家,基本功扎实。 2016 年,大卫宝儿传了封电邮给他,很有礼貌地用了 “it means the world to me” 的句子邀请 Donny 和他录制几首歌曲。当时 Bowie 已经患上癌症,《 Blackstar 》也是他告别人间的专辑。 Blackstar Band ,有 Mark Guilliana 玩鼓, Jason Lindner 玩键盘, Tim Lefebvre 玩贝斯。大卫宝儿辞世后,这个组合继续合作多年,保持了《 Blackstar 》精神。 《 Lazarus 》是专辑里的其中一首歌,我们可以听到大卫宝儿痛苦的歌声背后, Donny 的萨斯风如一个深交,紧紧握着他的手,扶持他,给他力量。 2019 年, Donny McCaslin 到印尼参加 “Java Jazz” 的演出。他刚在 2018 推出专辑《 Blow 》,因此这次的演出玩的主要是专辑的歌曲。 Donny 一直对歌声有兴趣,他也是《 Blow 》的主唱。音乐圈子对这张专辑褒奖...

笑傲江湖爵士乐

图片
有点年纪的同学,大多记得金庸的著作【笑傲江湖】。主角令狐冲在思过崖上得风清扬前辈点拨,悟到武功不能拘泥不化,不知变通。招数是死的,发招的人却是活的。活学活用。 有的同学背名师的 Licks ,练 12 个调。这样的练习也许很枯燥,但它是有必要的。练习 Licks ,就是练习招数。没有招数,用什么出招?因此平日听到好听的乐句,听写,尝试换几个调子练习(一味地练 12 个调很单调,一个不小心就失去注意力了)。自己弹奏时,无意间出妙招,沾沾自喜,也可以记下来练习。 但如果只背 Licks ,然后演奏时逐一搬出来,它也许很花俏,也许很快很厉害,这样的演奏不过是拼凑出来,缺乏灵性的乐章,恐怕很快的就被 AI 取代了。 练熟几千手绝招,遇上高手,还是会给人家破到干干净净。高手一听,就听得出你是死背的。 读到这里,你还是纳闷。你说你明明练了很多 Licks ,滚瓜烂熟,但即兴时却使不出招数来,即使有,也很生硬。 其实练习 Licks 有几个步骤,滚瓜烂熟只是其中一步,而且是第一步。 第二步要分析。乐句的结构怎样?用的是什么技巧?让我用 Hank Mobley 的《 Remember 》做为例子。 (视频一) 在视频的 1 分 50 秒, Hank Mobley 的 solo 如下: (图一) 分析前半句,可以发现乐句开始仅仅用了 Bbm7 的 1,3,5,7,9 。 (图二) 接下来的四个音符,结构如下: (图三) 虽然我们的和弦是 Bbm7 ,但那个小节的最后的一拍半我们可以朝下一个小节设想了,目标是 Eb7 的五音。因此乐句从七音走到五音,结合半音趋近法( chromatic approach ),串成了一个短短的乐句。注意 13579 的 9 衔接去下一个构思的降 D 音符,是半音,所以才流畅。 Bbm7-Eb7 是个常用的 IIm7-V7 和弦进程。这意味着,只要是 IIm7-V7 ,就可以用上这个 Lick 。找几首熟悉的歌曲,找类似的和弦或和弦进展( chord progression) ,跟着歌曲的大小调移调练熟。练习时最好用节拍器,从能够掌握的速度开始,慢慢加快。 除此之外,也尝试把 licks 原本的节奏做一些变化,这就是第三步。以下举出几个节奏变化的例子: (图四) 以上三个步骤是练习的步骤,按部...

看看《Blue in Green》怎样变魔术

图片
听爵士有不同层次的听法,好像看魔术表演一样。 乍听就像在台下看魔术师变魔术,惊讶佩服,却不知魔术是怎么变的。 仔细听就好像让你上台看个究竟,看到一点玄机,但还不能掌握戏法是怎么变的。 分析得再深入一点,相等于当上魔术师的副手,帮他铺陈各种障眼的道具,参与了奇幻的经历,明白其中的道理。 现在让我们看看,经典名曲《 Blue in Green 》的魔术是怎么变的。 一般爵士经典曲子的形式,都是 8 小节、 12 小节或 16 小节为一段。 4 个小节的乐句最普遍,因此 8 、 12 和 16 都是由 4 小节构成的方整乐句,听起来平衡对称。 但是《 Blue in Green 》不一般,它只有 10 个小节。聆听旋律,会发现两个 4 小节的乐句后,最后 2 个小节似乎未能结束。 Miles Davis 吹奏一遍旋律后, Bill Evans 接着玩 10 个小节( 1:45 ),因此很顺畅地延续下去,未能结束的又有了新的开始,生生不息。 有趣的是,这时 Bill Evans 把 10 个小节的乐段,变成了 5 个小节。他是怎么做的呢?他把和弦节奏加倍地演奏,把一个四拍的和弦,缩成两拍演奏。换句话说,原本的两个小节有两个和弦,现在这两个和弦长度缩短一半,一小节就容纳了两个和弦。 Miles Davis 玩的主旋律和弦 (0:19-0:35) : Bill Evans 的和弦( 1:45-1:53) : 这么一来, Bill Evans 把整首曲子的和弦玩了 2 遍,但长度不变,一样 10 个小节。但是因为和弦节奏加倍了,和弦在更短的时间内改变,造成迫切的心情。 John Coltrane 接着延续 Bill Evans 的和弦节奏, solo 了 10 个小节( 2:27 ),共两个 chorus 的 solo 。 Coltrane 抒情的 solo 委婉动听,夹在两个钢琴的乐段之间,更凸显了阳刚的 Coltrane 内心柔情的一面。 接着 Bill Evans 的变化更神奇了。如果未经细心分析,听众或许会感受到,他的演奏比之前到迫切更为迫切,但道不出个所以然来。其实, Bill Evans 除了延续之前加倍的和弦节奏之外,更把速度加倍了,也就是 double time 。 打个比方, 原本有四个小节,因和弦节奏(...

爵士乐队不能没有的配角:Wynton Kelly

图片
  有的人适合当主角,有的则适合当配角。 Wynton Kelly 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当然,他不是演员,而是一名出色的钢琴手。只是他自己组成的 Wynton Kelly Trio ,表现远远比不上他当 sideman 的水准。他未必是出色的主角,但肯定是杰出的配角。 Miles Davis 在他的自传《 Miles: The Authobiography 》 里叙述录制《 Kind of Blue 》那一篇写道,什么都难不倒 Wynton Kelly ,他的风格处于 Red Garland 与 Bill Evans 之间, Miles 说: “ He could play behind a soloist like a motherfucker, man. ” 所谓 “play behind a soloist” ,就是其他乐手即兴演奏( solo )的时候,他 comp 。 Comping 和古典乐及流行乐的伴奏不一样。虽说流行乐伴奏也不是跟着写好的谱弹奏,但是爵士乐手除了熟悉歌曲的和弦流程( chord progression )之外,他的和弦声位 ( chord voicing )选择建立在 soloist 的即兴演奏旋律,换句话说,乐手练好各种和弦声位,但在 comping 时,选择是即兴的。 更重要的是, comping 的节奏不容易掌握。它没有一定的模式( pattern ),相同的,它也是建立在 soloist 的旋律和节奏上。除了提供和弦,它还需要在适当的地方衬托 soloist 。有的时候,它加强某个拍子,有时则填补空间。有时它和 soloist 的旋律及节奏制造冲突,有时则同声同气,节奏一致。 这一切都在瞬间发生,呼应与乐手之间的灵犀,只能意会,不可言喻。 我们听听 1960 年 Blue Mitchell 的专辑《 Blue’s Moods 》里的一首曲子《 I’ll Close My Eyes 》。 0:50 开始 Blue Mitchell 开始 solo ,以下是 16 个小节 Wynton Kelly 的 comping 节奏: (视频一) Wynton Kelly 除了 comp 得好之外,他的 solo 更是活泼生动,听了朗朗上口。从视频 2:45 开始听,也许你会像我一样,感叹人生无常,...

Melody Gardot嗯嗯我就醉了

图片
  就在我打算放弃听现代爵士歌手时,我听到了 Melody Gardot 。 以往听过,却未曾专心听。但新专辑《 Entre eux deux 》听了就放不下了。没有复杂的编曲,一把好嗓子和一架钢琴,就够了。通常 Melody 会自弹自唱,这张专辑由法国乐手 Phillipe Powell 钢琴伴奏,并客串合唱一两首曲子。 (视频一) 听 Melody Gardot 的重点在演唱技巧。如果有很好的音响,用清晰不加处理的 Studio Monitor 听更好。一样条件的耳机也是不错的选择。她把细节都做得很精致,收放自如。抖音有轻重之分,尾音抖得轻盈如微风轻抚的叶子,产生的共鸣不是一般爵士歌手做得到的。 我说的共鸣是指歌唱技巧,不是感情和思想上的,虽然它也有这样的效果。 Melody Gardot 与众不同的歌唱技巧,和一起意外事故有很大的关系。 她 19 岁时,骑单车遇上车祸,伤及脑部、脊椎和盘骨。她无法坐超过 10 分钟,对光线和声音特别敏感。一个 19 岁的少女遭受了难以想象的打击。 当医生听说 Melody 会弹琴时,就建议音乐治疗。从轻轻哼开始,慢慢地唱一点歌儿。因为对声音的敏感,她学习哼唱比较安静抒情的歌曲。不能久坐,她就躺在病床上,学弹吉他。几年的时间,她不但越唱越好,还写了不少歌。 特别推荐专辑里这几首歌,但还是建议你从头听到尾,感受整体的美感。 1. 《 Fleurs Du Dimanche 》从调皮的钢琴 bass line 开始,性感的唱腔,中间穿插几个 “ 嗯嗯 ” ,打一两下响指,十足现场的效果,仿佛和她坐在幽暗的小空间里,听她轻声细语,醉了。 (视频二) 2. 《 This Foolish Heart Could Love You 》是 Melody 和 Phillipe 的原创歌曲,但是听来好比 Great American Songbook 里的经典歌曲,如果 Roger & Hart 在生,他们想必会认同。 (视频三) 3. 我特别喜欢《 What of Your Eyes 》,它有着经典爵士曲子的格式,从 Refrain 开始,才进入主曲。 Refrain 给人一种不知生在何处的感觉,进入主曲唱 “ What of your eyes, what do they te...
图片
  朋友在柏林看了 Fabia Mantwill Orchestra  的演出,连同一张与 Fabian 的合照,传来信息 问: “ 这算是摩登爵士吗? ” 找她最新的《 EM.PERIENCE 》专辑听,再翻一翻 Fabian Mantwill 的资料。她是德国新生代 人气音乐人,除了⻓得年轻甜美之外,才华洋溢,是个作曲人 / 编曲人 / 萨斯⻛手及歌手。 Erwachen 爵士乐一旦有 horn section ,就必有编曲,总不能让他们各吹各的。同样的,要是有一组弦 乐,也需要编曲。以往这些组合是编曲的主要结构,有个框架和背景画面,衬托出几个不同 乐器的即兴演奏,趣味丛生。可参考大师 Duke Ellington 和 Bob Florence 的作品。 Bob Florence Fabian 的编曲虽然也有即兴演奏的空间,但比较属于 note-by-note 的 chart ,乐手跟着谱玩。 我们听到的是 Fabian 的整体创作,而非乐手出乎意料的画⻰点睛。听了专辑后,我的问题反 而无关摩登与否,而是: Duke 的是爵士, Fabian 的算是爵士吗? Sasa Indio Sasa 我绝对没有褒贬之意。这一张专辑激发的讨论范围包括了:究竟怎样才算爵士?有即兴演奏 才是爵士,跟谱( charts) 演绎就不算?还是和弦应用需要有爵士和弦的连贯性及多变化,或 属调式种类( modal) 的创作?或者是乐器选择,如用上了爵士乐常⻅的萨斯⻛、 Ibanez 吉 他,或套上 Harmon 弱音器的小号? 大家花点时间慢慢想。此刻,《 EM.PERIENCE 》令我联想到 Miles Davis 及 Gil Evans 的 《 Sketches of Spain 》。因为这些年来,也有是不是爵士的争议。 光碟都蒙尘了。如今为了便利变得懒惰,把手机蓝牙连上扬声器(有时插上耳机)就是听歌 了。试想,多久没看过专辑照片。把光碟找出来,一张 Miles Davis  和  Gil Evans 的黑白照 片 ,  他俩也是一黑一白。叼一根菸,一种眼神。几乎忘了这样的感觉,近乎陌生却几分熟 悉。感慨什么时候开始,听音乐变得如此的⻢⻁? 光碟的小册子密密麻麻的字,我曾经在个句子底下画了线: “The softer you pla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