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爱又恨社群网战
赶在下个月本地上映之前,我看了《The Social Network》。看这部电影的时候,多少带点怀疑的态度。因为,任何一个整天在面书扯淡的社群份子,都很有兴趣看看面书创始人Mark Zuckerberg是个怎样的天才,及其背后的诉讼。但是好莱坞毕竟是好莱坞,我们都知道真相里少不了谎言,因为有瑕疵的天才总叫人又爱又恨,这就是票房保证。
在这里我就不谈电影了,只是想说说,一部题为《社交网络》的电影,拍的是面书创始人的故事,可见面书足以“代表”社交网络,其地位不能磨灭不容替代。
面书原本是设计为一个哈佛校园内的社交网络。Mark Zuckerberg即使有大志,也料不到面书扩展到目前全球拥有5亿活跃的用户,远远超越了其他社交网络,如Friendster和LinkedIn,而且继续还在繁衍。至于Twitter的性质,其实不单是社交网络,反而属于微博类,数据显示Twitter大约有1.75亿用户,落在面书后面。从数据看来,社交网络成了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份,简直是生活在21世纪钢骨水泥的“大自然”。
有时我们迷上一种东西,往往因上瘾而忽略了它构成的威胁。无论你是面书用户,或不是用户也好,一定看过不少劝人警惕的帖子和电邮,说面书泄漏个人隐私,请小心上载相片和个人资料。所谓社交网络,顾名思义就是以特定的类型,如性别、兴趣、学历、工作等,把种种关系串连起来。像个大学舞会,走进门的是某名校哪一系的男生女生,年纪、兴趣及社交关系都在你掌握之中,这表示双方必须有某限度的坦诚程度,这么一来,你就不知不觉把自己的资料输入一个社交网络的存档了。
当我们在担心个人资料被盗用时,World Wide Web的创始人蒂姆(Tim Berners-Lee)近日在美国科普杂志《Scientific American》发表了一篇4千字的论文,提出面书、Friendster和LinkedIn这类社交网络的用户资料,只限于自己的网络使用。比方说,你把博文贴在面书,除了面书的用户之外,非用户无法阅读你的博文。换句话说,你把资料输入社交网络,不表示你的资料就在网上,因为在特定网络之外的人,无法使用和索取你的资料。
蒂姆担心这么下去,原本自由的网际网络逐渐被分化,用户的资讯无形中被特定网站套牢,限制了网络的开放性。其实这现象在Apple的产品最为明显。Apple的智慧型手机iPhone的“applications”只限iPhone下载使用,而不公开给网络其他用户。同时,你只能用iTunes开启iTunes的档案,根据蒂姆的说法,你被困在一间店里,而非在大市场了。
当我们享受面书和Apple的服务时,没察觉自己被围墙堵住了,自我陶醉在一个受控制,甚至被监视的隔离范围之内。一大片的网络大洲,被分隔成无数个小岛,然后我们看着自己的身份和资料,被科技上帝当商品交易买卖的时候,觉得没什么大不了。毕竟,有瑕疵的东西总叫人又爱又恨。
(本文载于《当今大马》24/11/2010稿)
在这里我就不谈电影了,只是想说说,一部题为《社交网络》的电影,拍的是面书创始人的故事,可见面书足以“代表”社交网络,其地位不能磨灭不容替代。
面书原本是设计为一个哈佛校园内的社交网络。Mark Zuckerberg即使有大志,也料不到面书扩展到目前全球拥有5亿活跃的用户,远远超越了其他社交网络,如Friendster和LinkedIn,而且继续还在繁衍。至于Twitter的性质,其实不单是社交网络,反而属于微博类,数据显示Twitter大约有1.75亿用户,落在面书后面。从数据看来,社交网络成了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份,简直是生活在21世纪钢骨水泥的“大自然”。
有时我们迷上一种东西,往往因上瘾而忽略了它构成的威胁。无论你是面书用户,或不是用户也好,一定看过不少劝人警惕的帖子和电邮,说面书泄漏个人隐私,请小心上载相片和个人资料。所谓社交网络,顾名思义就是以特定的类型,如性别、兴趣、学历、工作等,把种种关系串连起来。像个大学舞会,走进门的是某名校哪一系的男生女生,年纪、兴趣及社交关系都在你掌握之中,这表示双方必须有某限度的坦诚程度,这么一来,你就不知不觉把自己的资料输入一个社交网络的存档了。
当我们在担心个人资料被盗用时,World Wide Web的创始人蒂姆(Tim Berners-Lee)近日在美国科普杂志《Scientific American》发表了一篇4千字的论文,提出面书、Friendster和LinkedIn这类社交网络的用户资料,只限于自己的网络使用。比方说,你把博文贴在面书,除了面书的用户之外,非用户无法阅读你的博文。换句话说,你把资料输入社交网络,不表示你的资料就在网上,因为在特定网络之外的人,无法使用和索取你的资料。
蒂姆担心这么下去,原本自由的网际网络逐渐被分化,用户的资讯无形中被特定网站套牢,限制了网络的开放性。其实这现象在Apple的产品最为明显。Apple的智慧型手机iPhone的“applications”只限iPhone下载使用,而不公开给网络其他用户。同时,你只能用iTunes开启iTunes的档案,根据蒂姆的说法,你被困在一间店里,而非在大市场了。
当我们享受面书和Apple的服务时,没察觉自己被围墙堵住了,自我陶醉在一个受控制,甚至被监视的隔离范围之内。一大片的网络大洲,被分隔成无数个小岛,然后我们看着自己的身份和资料,被科技上帝当商品交易买卖的时候,觉得没什么大不了。毕竟,有瑕疵的东西总叫人又爱又恨。
(本文载于《当今大马》24/11/2010稿)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