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关厂不回家的点子

芝加哥大学经济教授史蒂芬·列维特(Steven Levitt)及史蒂芬· 杜布纳( Stephen Dubner)数年前《魔鬼经济学》(Freakonomics)的「普普」经济学,令人振奋。两位史蒂芬用平易近人的方式解释复杂的经济理论,读完忍不住想起安迪沃荷的「普普艺术」(Pop Art),他用顛覆传统的方式,成功地把流行打入主流。第二部《Super Freakonomics》依然像安迪沃荷的金宝汤罐头,即使重复每一小块图像,也块块耐人寻味。

但今年出版的《鬼才思考术》(Think Like a Freak),单看书名,名堂很大,读读序言,充满期望。结果作者的点子没惊没喜,有的曾经说过,有的別人说过,有的说了等于没说。如果think like a freak是什么了不起的事,那读者就是与生俱来的freak了。既然如此,何必拜读?

是不是因为,「点子」是为了吸引人而想出来的技俩,未必有扎实的根基?未必。有些点子像磁铁,被吸引跨入门槛后,发现里面的世界很精彩,因此人们不限于停留在「点子」而顿足不前。换句话说,「点子」不是一种「目的」,而是招徠特定市场的方式。

比方说,「Spotify」这个源自于瑞典的网上流音频, 无论在电脑或手机一点击, 就可以根据心情及音乐种类听歌。「Spotify」像是一个精心为你挑选曲子的情人,你早上乘地铁上班,他就播放轻快的流行曲。你听了不喜欢,嫌曲子太俗气,没关係,他为你挑选了另一组高品位的音乐,包你满意。下班回家躺在床上,你好想在巴黎的咖啡厅喝一杯拉铁,但事实上你面前只有韩剧。没事,你只要点击「法国观光」,戴上耳机,你就抵达巴黎。

「Spotify」的点子很好,你会慢慢上癮。于是你决定付少少的费用,买一套更完整的「个人」听觉享受。后续活动包括付款、在「Spotify」打广告、购买及下载音乐等,消费者不会停留在「点子」的阶段,反而引他们继续往前,直到商家达到目的。

至于社运的点子呢? 大马「绿色盛会」以反公害的身份,用烧厂、筑人墙、百万签名、苦行等点子(虽然结果烧不成、筑不起,稀土上岸却越行越远),三番四次七番八次发誓不关厂就不回家,点子用到今天,仍抱著「不关厂、不回家」的精神办千人宴。

纳闷的是,老掉牙的点子,还管用吗? 然而, 管用不管用还是其次, 大家看到浩浩荡荡的阵容, 喊口號喊到今天, 却顿足不前。实话说, 招来的人看不到实用的商品,会再度光顾吗?不会,因为大家都听过「狼来了」。但是最伤的是,它影响了大家对反公害运动的信心。莫非,这些点子的目的,根本不是为了反公害?
(本文刊登于11/6/2014《东方日报》龙门阵)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一半一半 ,俊男续篇

NESCAFE红衣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