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泰民安又何须NGO?
不久前见到一位热心人士,侃侃谈出各种社会课题。很好奇这位江湖好汉属哪门派,他拍拍胸膛说:『我是NGO的!』当时我还道是人权或环保人士,原来,他所谓的NGO属于“儒家思想”一类,着实令人匪夷所思。不得不相信,当集会示威游行流行时,NGO更是一种Fashionable的身份标榜。 非政府组织(Non-Government Organization)是非营利的民间组织,它关注的范围包括环境、人权、弱势群众、教育、人道主义和国际经济等,服务特定的范畴和人群。在某种程度上,NGO是民意代表,它提供专业意见和分析,并具备监督政策落实的能力。最重要的是,NGO能够针对特定课题提供预警机制。 不少政要是NGO出身,其中一个例子就是武吉兰障议员黄洁冰。她1994年参加“尼泊尔乡区重建”,1996年参与“马来西亚人民之声”,2000年担任“全国人权协会”秘书长,曾经是个环境及人权的活跃社会运动份子。 对一些人而言,NGO是从政的一个垫脚石。也或许,他们发现很多问题,到头来不得不从政治改革着手,因此选择从Non-Government走向Government。很多时候,路走远了,就忘了初衷。无论如何,什么组织都需要资金来维持、实地调查及实行各种计划。既然属于“非政府”性质,NGO从何处获得经费? 3月26日,Booker Prize得奖作家、评论人、社运分子Arundhati Roy在印度的英文时事杂志《Outlook》刊登了一篇文章,【Capitalism: A Ghost Story】。和Michael Moore的纪录片【Capitalism: A Love Story】一样,它揭露了资本主义的弊病。但是,读这篇文章最大的困扰,不是那1%和99%的贫富悬殊,而是它曝露了非政府组织不为人知的一面。 文中提到号称“当代甘地”的印度反腐斗士安纳哈扎尔(Anna Hazare)。哈扎尔发起绝食反腐运动,在印度获得各界人士支持,是国内外多人敬仰的社运分子。问题是,在反腐的运动里,哈扎尔从来不提及影响印度环境与人权最严重的3个领域:私营化、商业权力和经济转型。很多时候,私营化、商业权力和经济转型不但无法改善人民的生活,还加剧了贫富悬殊的差距。 但是,Arundhati Roy认为哈扎尔和其他社运分子草拟的《公民监察法案》(Jan Lokpal Bill),不但不“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