斋戒月的最后一块糕
小时候有个玩伴,母亲是巫裔,父亲是爱尔兰人。她家养狗又养猫,大家感情很好。有一年斋戒月到她家玩,进门就见妈咪吃东西,很惊讶。玩伴说妈咪来月经,迟些才斋戒。当时我还不懂什么是月经,也不懂斋戒的目的,但这事记忆深刻,现在想起,別有感触。
老实说,几十岁了,我还不完全懂得斋戒的意义。依稀觉得,穆斯林要体验穷人的感受,以便学会慈悲。我们生活在一个允许和友族泛泛之交或毫无相干的环境里,只要懂一点「互相尊重」的礼仪,彼此不相触犯,就相安无事了。
近来因为工作,认识了几位巫裔朋友。身为大马华人,对种族的敏感度相当高。和他们在一起,我特別小心。比方说,有时讲课难免提到「Gospel」的音乐特性,在巫裔面前我会有所保留,因为我不知道「互相尊重」的尺度在哪里,深恐隨时踩到地雷。
许多华裔朋友和我一样,在一知半解的状况下,和友族勉强相处。即便如此,不少华人很喜欢三、四点到巫裔经营的路边开斋摊子买东西吃。一年一度共襄盛举,买的时候难免有点「kiasu」。
有一天,友族朋友说:「如果你之前那一餐是12个小时前,这12个小时里,你滴水不沾,很饿很累。这时候,你到开斋档口买吃的。但是,偏偏有一些和你爭著买熟食的,是一个小时前才用餐的人。他们和你爭你喜欢的那最后一块糕、一包饭或一块煎饼。朋友,你怎么看这些人?」
当时我很惊讶,带一点歉疚。你们饿了12个小时,我的同胞竟然和你们爭著买吃的,汗顏啊。
除了我这种「原谅我的人踩到地雷」的心態,多数华裔的解读则带著种族色彩,认为朋友把宗教对自身的考验,付诸在非穆斯林身上。如果斋戒得那么委屈,不如不斋戒算了。
感谢我们的政治环境,那培养神经质的温床,令我们巧言辩辞防御。但是巫裔朋友解读朋友的话,都安慰她说没关係,要是喜欢吃的都卖完了,明天还有啊。有的表示,至少你知道,你喜欢吃的,別人也喜欢。
兼听则明,友族朋友听了双方的说辞,想起他教授说过:「当人处在飢饿的状態下,好与坏失去了意义。飢饿令人失去理性。」对她而言,那是上苍给她的考验。让饿的人先吃,是一种礼貌。
如何解读最后一块糕,因背景、环境、教育及思想的开放而异。我们总是认为自己已经包容对方,为何对方还斤斤计较?其实很简单,我不饿,最后一块糕让你。
(本文刊登于14/7/2014《东方日报》龙门阵)
老实说,几十岁了,我还不完全懂得斋戒的意义。依稀觉得,穆斯林要体验穷人的感受,以便学会慈悲。我们生活在一个允许和友族泛泛之交或毫无相干的环境里,只要懂一点「互相尊重」的礼仪,彼此不相触犯,就相安无事了。
近来因为工作,认识了几位巫裔朋友。身为大马华人,对种族的敏感度相当高。和他们在一起,我特別小心。比方说,有时讲课难免提到「Gospel」的音乐特性,在巫裔面前我会有所保留,因为我不知道「互相尊重」的尺度在哪里,深恐隨时踩到地雷。
许多华裔朋友和我一样,在一知半解的状况下,和友族勉强相处。即便如此,不少华人很喜欢三、四点到巫裔经营的路边开斋摊子买东西吃。一年一度共襄盛举,买的时候难免有点「kiasu」。
有一天,友族朋友说:「如果你之前那一餐是12个小时前,这12个小时里,你滴水不沾,很饿很累。这时候,你到开斋档口买吃的。但是,偏偏有一些和你爭著买熟食的,是一个小时前才用餐的人。他们和你爭你喜欢的那最后一块糕、一包饭或一块煎饼。朋友,你怎么看这些人?」
当时我很惊讶,带一点歉疚。你们饿了12个小时,我的同胞竟然和你们爭著买吃的,汗顏啊。
除了我这种「原谅我的人踩到地雷」的心態,多数华裔的解读则带著种族色彩,认为朋友把宗教对自身的考验,付诸在非穆斯林身上。如果斋戒得那么委屈,不如不斋戒算了。
感谢我们的政治环境,那培养神经质的温床,令我们巧言辩辞防御。但是巫裔朋友解读朋友的话,都安慰她说没关係,要是喜欢吃的都卖完了,明天还有啊。有的表示,至少你知道,你喜欢吃的,別人也喜欢。
兼听则明,友族朋友听了双方的说辞,想起他教授说过:「当人处在飢饿的状態下,好与坏失去了意义。飢饿令人失去理性。」对她而言,那是上苍给她的考验。让饿的人先吃,是一种礼貌。
如何解读最后一块糕,因背景、环境、教育及思想的开放而异。我们总是认为自己已经包容对方,为何对方还斤斤计较?其实很简单,我不饿,最后一块糕让你。
(本文刊登于14/7/2014《东方日报》龙门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