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成如斯何必园丘

纵然东盟达成共识,將于今年10月在东盟峰会提呈「东盟次区域烟霾监测系统」及「易燃区的数码租界地图」,但印尼欲迎还拒,只愿与东盟成员国政府部门共享「易燃区的数码租界地图」。 注意,仅限于「政府部门」,而非公开给东盟成员国的人民。换句话说,还是internal affairs(內政)。

我们都知道烟霾的导火线是油棕园,而且绝大部分由集团操控。因政商勾结,大集团碰不得。所以我们知道,烟霾的问题不是门面功夫解决得了的事。

耕种什么,关乎土地。土地怎么分配及应用,是土地政策的事。土地政策,就是政府的事。政府决定採用什么政策,那是国家发展的事。这里头,就有权贵袋袋平安的事,和你我钱不够用的事。

诸多事件有待釐清,我们先问:小园主(small holder)及大园丘(plantation),究竟那个生產量高?有助提高国家经济?

话说殖民时期,大马已经是英国的摇钱树,英国佬在大马实施史蒂文森计划(Stevenson Scheme),限制胶產量以控制市场价格。其实,不就是为了把土地权掌握手里,利润满满在袋里。

此计划结束后,替代的新计划也不利小园主。周博(Joe Studwell)在《亚洲如何崛起》(《How Asia Works》)表示,小园主的產量比园丘高出50%!这两项计划导致大马亏损4千万英镑。以今日的价格为准,即21亿英镑——相等于大马2两年的胶產。

马来西亚一直不愿进行土地政策改革,和印尼一样,延续殖民时期的园丘政策,由FELDA(联邦土地发展局)这类机构管制。美其名「重建」,实际上是发展园丘,生產经济作物。

东南亚主要的经济作物就是油棕,而全球最大油棕生產商就是森那美。印尼坚持说唯有园丘才能有效种植油棕。根据《亚洲如何崛起》,棕櫚结果时参差不齐,每隔10天需要人工修剪才能预防腐烂及害虫侵扰。

这也就是为什么园丘的生產量远远不及小园主,因为这样的照料方式,只有小园主办得到。这20年来,大马及印尼的油棕產量未增加,大马还因此引进便宜的外劳,为了转亏为盈。

90年代始,砂州政府推行「新概念」政策,说服原住民以「联营」的方式把习俗地转换为油棕园,同意合作的园主將获得30%股权。结果「献地」的原住民每年只获得最多几百令吉花红。

如今修订中的原住民法令,关乎今后土地进一步被「园丘化」的命运。周博说的好:「土地政策能告诉我们,一个国家领导瞭解及关心人民的程度。」当国家被「集团化」后,经济发展的不是国家,是权贵人家。

(本文刊登于20/7/2012《东方日报》龙门阵)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编辑和穷诗人谈社会主义

一半一半 ,俊男续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