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马嘻哈这一只蠕动的虫豸

在一个连主流文化都不存在的大马,有没有可能出现自己的次文化?这个问题表面上不合逻辑,既无主,何来次?但往深一层想,因为次文化具有顛覆主流的精神,在一个没有主流文化的大马,我们可以假设,若次文化成形,它將意味著对立面是沉闷与乏味而没有实体的空壳。在大马,主流文化是一种纯粹用来撑场面的名堂,而次文化的诞生將是为了对抗虚有其表的主流及流行。

大马人喜欢用「另类」这词儿,却不敢乱碰「次文化」。我们做得不流行,就自称「另类」,企图掩饰自己创作上与技术上的瑕疵。谈得上「文化」的,就不单指音乐或舞蹈,而是概括了文学、艺术、电影、服饰等,代表著一个群体的生活方式和態度。

如果你画苏丹街的没落,称不上次文化。若你唱廿年的马来西亚天气,称不上次文化。若一群小眾躲在阴暗的角落看冷门外文片,也称不上次文化。若把以上都结合在一起,还是称不上次文化。

因为,次文化必须有个母体把各种活动联繫在一起,他们的方式和態度一致,对流行的主流不屑的同时,能够以自己的方式替代,因而形成一种独特的风格。纵观全球,次文化初期都受到歧视及抹黑,但一旦得到媒体或主流团体的宣传,就逐渐从地下走向流行,成为主流文化。

主流意味著流行,很多时候,次文化的生活方式及態度必须妥协,才能成为主流。这將导致这种社群的內部分歧。拒绝主流的其中一眾,因而另辟江山。次文化在这阶段转型,与成为主流的一眾撇清关係,尽量凸显彼此的差距。

这里头產生了矛盾,次文化贵在它不愿为五斗米折腰,但是这个社群同时也渴望认同及更大的平台,期望更多的资金支持他们的活动。但是在大马我们还没有条件讲这些,因为我们还未有明显的次文化趋势。

即便如此,次文化在大马如一只蠕动的虫豸,令人坐立不安。大马有一群十多至三十多岁的年轻人,在实行著「嘻哈」文化生活。形式上及现实上,他们被主流社会边缘化。但事实上,他们的声音却何其入世,讯息刺耳如蛰雷。或许你不喜欢它,或尚未注意到它的存在。或许,你尝试掩耳屏目抗拒,因为承认它的存在与价值,很可能否定了你所相信的和执行的。但是我將会在接下来的文章告诉你,大马会否有自己的次文化,就看「嘻哈」文化能否注入本土元素了。

(本文刊登于3/7/2013《东方日报》龙门阵)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编辑和穷诗人谈社会主义

一半一半 ,俊男续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