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救灾慈母败儿

一次水災,千萬個理由。上蒼有祂的理由,政客有他的旅遊。祈禱的祈禱,有遠見的則要歸根究底。環保者有他的數據,商人有他的盈利。金錢政治的爛攤子,人民都有本事扛。

災難當頭,人民一肚子的怨氣,網上發洩。可惜,小情感或大情懷都是短暫的。文字與聲音都是一種發洩,它像宗教似的,有煽動的功能,也有鎮定的作用。賑災,雨過,災退之後,等候明年再一次祭禮。

此乃大馬人的無助與無能。市儈的老馬都會說,水災是過度伐木的錯。想當年海嘯,要不是一片片紅樹林作前鋒,擋各路兵馬,檳城難逃一劫。但如今檳城的紅樹林幻化為洋宅高樓,誰敢說檳城不是富裕的?若海嘯再次到訪,我願意在白雲間,坐看洋宅高樓護百姓,亂石穿空,驚濤拍浪,家財萬貫能呼風喚雨,要大浪東去南去西去北去。

除了發洩,大馬民間賑災活動的毅力,是叫人歎為觀止的。水災來了。百姓不忘孟子,不忘性本善。若不兩肋插刀、赴湯蹈火、救災救難大菩薩,你就不配做人。善不是選擇,而是必要的,因為這樣才道德正確,才能和自己交代,和上下兩代祖宗十八代交代,和身邊的人交代。

處在火熱水深中,苦和困令人憤怒。我們都知道,憤怒和悲傷一樣,都可化為力量,一種「得了教訓,我們堅持要政府改進制度,保證明天會更好」的力量。

但一如既往,我們繼續幫政府和利益集團收爛攤子,因為我們的善良和道德正確,所以義無反顧出錢出力賑災。災民是善良的,也是健忘的。解決了基本需求,怒氣,遲早煙消雲散。力量,它像季候風似的,來了,就走了。

誰記得《博伽梵歌》(Bhagavad Gita)的阿爾諸納(Arjuna)面臨戰爭的挑戰:保住親朋戚友的性命,或為將來的和平而六親不認?作為公民的責任,是應付燃眉之急,間接收拾了政府的爛攤子,或為了凝聚憤怒的力量,利用「物極必反」的自然規則,作為改變的基礎呢?

魚與熊掌,可謂兩難。然而,除非憤怒,才能施壓。土地繼續被濫用,環境繼續被破壞。若人民一直扛起道德的包袱,恰恰助長了金錢政治肆虐。前面的人扔垃圾,後面的一直幫他撿起來,你說,前面的人會停止扔嗎,還有人會阻止前面的人扔嗎?

(本文刊登于2/1/2015《东方日报》龙门阵)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一半一半 ,俊男续篇

NESCAFE红衣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