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 九月, 2020的博文

永远殖民

 读英国佬Burgess的《The Malayan Trilogy》,三两句抛出一个马来单字,Selamat morning,kedai, kuli等,不伦不类,但是有趣。想想英殖民时代的老外在东南亚,找个本地女子,吃香喝辣的,享尽异国风情,过天堂的日子。 后殖民时代,这种异国情怀依然不变。记得父亲生前的上司都是英国人,来马几年,学本地人在大树下吃咖喱鱼头,冒一头大汗,但住在Kenny Hill,山路迂回才抵达豪宅,长长的阳台,大大的车房。英国人一家大小享受几年的亚洲皇族生活后,回英国降为平民,住小房子,安度晚年,难免回想当年,与父亲鱼雁往返叙旧。 老外走了,殖民建筑还在,后殖民心态依然有迹可寻,但慢慢消逝了。倒是音乐教育比较保守,还是那句老话,考琴要考英国皇家音乐学院或三一学院的。看来封闭的教育及教育人士是时候停下步伐,少问点盈利,多关心文化修养了。

半百日记

 周末正午时分能坐在院子里喝咖啡看书,微风吹过轻抚满庭的绿叶,等面团发了做focaccia,是一种闲暇。 人过半百,总有回忆的时候。念书的时候搞华文学会,指挥装满一礼堂的会员是满足。写作投稿,看报章杂志刊登自己的文字是满足。后来做编曲人熬夜,在录音室听自己的作品是满足。挣了钱,花150大洋剪头发,也是满足,几十年前,那是天文数字了。 城里开了纪伊国屋,每周把一天耗在书店里,喝咖啡看书是满足。不编曲后转教音乐,把学院的空调调最冷,穿得像在国外,是满足。中午和同事吃意大利面,看老外厨师是满足。 城里建立地铁,带一群学生浩浩荡荡去国油音乐厅听交响乐,是满足。蹉跎岁月是满足,没想过对社会贡献什么,格局小小地,自我满足。 后来有段时日不满足,跳过不说。开始在龙门阵写专栏,每周一、两篇,从未如此满足过。写着写着,平台也多了,心灵富裕起来,似乎四十过后终于与社会有些关系了,有些作为了。 接着认识了外子,碰上改朝换代如火如荼,跟他东奔西跑办纪录片放映会,跑长屋,讲解环保课题,和爱人共事,是满足中的满足。 改朝换代后国家一塌糊涂,我们归田种地,清清淡淡过日子。两条狗几缸鱼一只龟,院子越种越多花草,慢慢改善生活环境,健康越来越好,孩子快乐地长大。虽然有时乡城两地奔波,但逐渐减少了,安稳踏实了。 晨起河边跑步,教几个真正想学习的同学,自己练琴,研究一点不同的理论,思考音乐的种种。看书读诗,古书也能看懂一些了,从未听爵士听得这么勤,却不费劲。 半退休清心寡欲的生活,才是真正的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