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两种形态


“一个最好的跑车设计者可以设计最优美的形态和速度,但没有设计者可以设计翻车或者撞击中的形态,这个形态确实比其他形态要复杂和灿烂很多,…”这是中国著名艺术家兼维权人士艾未未说的一句话,当时他是在形容中国的艺术形态。

艺术的形态其实和爱情没有两样,说得明白的,就不是艺术,不是爱情。当然,与想不通的爱情一样,有些人整辈子都在研究美学,试图从理论和分析中解剖“美”、了解“美”、再定义“美”。如果“美”是1+1=2,或许大家都可以按照一个方程式达到“美”,根据一个模式塑造“美”。不幸的是,当“美”触手可及时,“美”的泛滥却显得俗不可耐。这个时候,“美”说不定就变成“丑”,那么专家必须重新定义“美”了。

为了深一层了解设计跑车和意外翻车的意义,我决定到新加坡看看《Singapore Biennale》,一个涉及四个展出地点、30个国家和63位艺术家的双年展。Biennale在1959年由法国的文化部长 André Malraux发起,让全球年轻艺术家每两年参与展出和相聚,欧美各国家都举办过此活动。今年是新加坡举办的第三届Biennale,展出地点在Singapore Art Museum、National Museum Of Singapore、Old Kallang Airport与Marina Bay。

从早上10点左右到6点半,我一直处于“被设计跑车”状态。何谓“被设计跑车”?这么说吧,艺术作品在适当的地点展出,有专车载参观者从一个地点到另一个地点,时间设计得刚刚好,看完了还有有足够时间喝杯咖啡,却不会太久而令你烦躁。车子准时抵达准时离开,服务人员礼貌周到,展览作品水准一流,环境舒适。换句话说,《Singapore Biennale》整体上是设计优美的跑车,没有瑕疵。加上,参观过程亦被设计了,也算是一个完美的作品。

但是,新加坡先进和前卫的建筑物之间,有另一个世界。大街上的驼背老太太,拖着一车的纸皮,缓缓走过时髦OL面前;老先生的褪色条纹恤衫,和两旁的有机食品店与画廊,格格不入。黑夜的街道,是一辆接一辆载着外劳回宿舍的卡车;巷子里站在楼梯口的性工作者,女性和中性,皆呆滞地等待安抚社会底层的外劳。

这一个世界和李老先生的新加坡很不协调,它处于翻车和撞击中的形态,虽然有点污秽,带几许残酷,但是它是复杂而且灿烂的。看了一整天设计好的《Singapore Biennale》,原来真正的美,是和规划精确撞个正着,且说不明白的,设计的遗精。

(本文刊登于1/4/2011《东方日报》龙门阵)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编辑和穷诗人谈社会主义

一半一半 ,俊男续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