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相


有人问我要相片,难倒我了。对着相机,就浑身不自在,很怕在流动的时间里定格。我是《蜡笔小新》里的动感超人,在电视银幕里叱咤风云,出了银幕只是张漫画平面图。

出门旅行必带我的canon G6。拍景拍人随意,先决条件是我捉相机。要把我摄进镜头作交代,就得远远的人小小的。

有时朋友忍不住镜头忽然一转对着我卡喳一按,我总会以最灵敏的听觉最神奇的速度,摆个令人看了堵火气得暴跳的姿势,叫你拍了也不想洗不想印。

话虽这么说,多少还是有失策的时候,留下几张还配插进相簿的相片。翻翻看看,神了。怎么不同环境有不同的脸像,不同的伙伴有不同的模样。难倒外国的天空比较蓝,树木比较绿比较壮,衬托出比较娇媚的脸庞?莫非身边的朋友比较潇洒,心情比较舒畅,摄入镜头的风韵比较自然?

相片可写实啦,而且还写时哪。读过鲁迅的《从孩子的照相说起》,说他孩子在日本和中国拍的相片,完全两个模样。日本照的顽皮活泼,中国照的拘谨驯良。后来他想想,觉得是因为摄影师的表情和指示,照住了那一刹那的变化。

记得在柬埔寨拍摄当地孩童上课的状况,很寒酸。三面墙壁没有窗,前面空着一片省了个门,两间科室就是学校了。孩子们穿拖鞋上课,老师教得还挺用心的,看了心好难过。那时我在暹粒,名胜地,照的一系列相片现在看还会酸酸的。

后来家里雇了个年轻貌美的柬埔寨女佣,有日聊起提到她上学的情况。原来她住的乡下,学校连黑板都不用了,教课写的是白板用的是标记笔,读书可以读到上大学,骑机车进城还可逛广场见见蜡了头发的男孩们。

那些在柬埔寨照的相片,我偶尔还会夸大的说得凄凄惨惨,让朋友看了听了泪满眶。

那新闻照那些沙龙照,捕捉历史性的那一秒,总是很震撼很骇然。谁晓得那一秒之前故事是怎么样,一秒后又变怎么样,就单单拍摄的那一秒定格了,纳入历史了,为后人留下了摄影师诠释的那一秒,也可能只是当时很美很伤,平面上很好看。

评论

Botak说…
“你那年轻貌美的柬埔寨女佣?”不要唬人啦。当初回大马探亲时,一听你请了女佣,一马当先去你家,一看。。。唉,十分抱歉。后来你出去教音乐,留我和她在家我也没有孤男寡女的遐想,只是一边和你女儿玩一边希望你赶快回家。
哪,这样吧,你请一个36,24,36的,我每年都回大马探你。Deal?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编辑和穷诗人谈社会主义

一半一半 ,俊男续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