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子

条子,是比较不道地的称呼。这样的標题是障眼法,方便通过小心翼翼的编辑那一关,也避免吸引有关部门的专业读报人,把文章翻译成国语进諫皇上,给报馆惹麻烦。

条子,是台湾人对警察的俗称。我这里要说的,未必是警察。在大马,我们简称为「SB」。可別误会,「SB」不是大陆人的粗话(上回在文章用到这字眼,被读者投诉,在这里就不写明了),亦非「邵氏兄弟」也。

搞政治或社会活动的朋友都会告诉你,活动进行时,有很大的机会,你会在人群中发现一些「特殊」的人物。所谓「特殊」,就好比在菜市场里,发现一个穿西装打领带的人,假装买菜。或在办公室的座位上,发现拎菜篮的阿嫂,在电脑前写计划书。

参加政治讲座的人,都有一个样。参加社运活动的人,又是一个样。这些「特殊」的人,也有一个样。

一般上,他们的皮肤黝黑,穿件图案不显眼的黑色T恤,配条暗色牛仔裤。他们的个子不高,其貌不扬,但绝不獐头鼠目。有的掛了个黑色肩袋,尽量的做个最普通不过的「普通人」,但他们手上的摄像机或录像机,往往出卖了他们。

他们是探子。探子的工作范围很简单:把参与活动的人,通通摄下,交给有关部门。要是有主讲人,或聚会的领头,他们就成为探子的主要对象。当然,隨行的也逃不过镜头,立刻补上几张。镜头从不同角度,拍摄参与者或观眾。

若当时播放幻灯片或影片,探子一旦发现他们看懂的语文,就赶紧拍下来。要是非常迫切的活动,就会有人持手机拍摄,立即传送出去,及时报告。

有的探子是活动的常客,见多几次,大家就给他们递上茶水,哈啦两下,混熟了。拍吧,反正你们也有妻儿要养。探子通常暗中行事,但也有故意张扬的时候。比方说,有的活动威胁到有关单位,探子的数量就会多添几个。这时,探子就比较像条子了,多架摄相机和录像机很张扬地对准参与者或观眾,卡嚓卡嚓卡嚓个没完没了,要你听到看到心惊胆跳,拉了跨最好逃离现场,逃回温暖的家,从此不再出门。

群体出动的探子要分工。负责摄影的,一两个就够。其余的前来搭訕,问你哪里来,做什么来著云云。要是反问他,他回个无关紧要的名堂应酬你。

一直以来,探子的僱主在朝。在野的是否也开始僱用探子,鱼目混珠,侦察民间呢?哎呀,这个我太不敢相信了,恕我妄言妄听。

(本文刊登于1/2/2015《东方日报》龙门阵)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编辑和穷诗人谈社会主义

一半一半 ,俊男续篇